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及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21年,面对经济持续下行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以“十项重点工作”为统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087.2亿元,增长8.2%,增速居全省第三位,取得近30年来最好位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7772元和15184元,增长7%和10.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5.4亿元,增长25.4%;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这一年,我们锚定目标扩内需、稳增长,在承压前行中实现稳中有进。倾力抓项目,545个市级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任务,175个项目建成投用,长江精工等273个项目签约落地,到位资金突破1500亿元。全力扩投资,争取中省预算内资金17亿元,发行专项债券94个,工业投资增长2.4%,民间投资占比提高4.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0亿元。大力促消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列入国家试点,市级电商孵化基地建成运行,开展惠民促销活动200余场次,培育限上商贸企业209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中消协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全省第一。着力稳外贸,首家保税仓库开仓运营,“渭西欧”班列开行15列,新增外贸企业54户,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1.9%,进出口总额实现16.5亿元。
这一年,我们聚力聚焦调结构、促转型,在提质增效中推进产业升级。突出工业倍增,上若泰基、麦克罗等30个新增产能项目竣工投产,开沃新能源汽车成功下线,美邦制药挂牌上市,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5户。工业产值连续10个月保持在200亿元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跃居全省第一方阵。夯实农业基础,“渭麦9号”通过国审,夏粮生产取得全省“四项第一”,生猪、奶山羊存栏全省首位。加快服务业提升,县域商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74亿元,三产增加值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9.2∶37.3∶43.5,工业占比提高2.4个百分点。
这一年,我们扎实有效优服务、求突破,在改革创新中释放发展活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2.3万项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平均审批时间压缩三分之二个工作日。新增市场主体5.6万户,其中企业1.3万户,非公经济占比达到48.5%。减税降费16亿元,清欠中小企业账款3.25亿元。开发区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市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成功组建,7个县区基本完成平台整合。渭南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成效明显,秦创原农业创新谷启动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增长21.7%。204项“创亮点”工作,除10项因省上任务调整暂未实施外,其余全部完成。
这一年,我们坚定不移抓整改、破难题,在攻坚克难中绘就生态画卷。全力推进“秦东水乡”问题整改,采取坚决有力措施,以最快速度完成整改收尾。深化秦岭“五乱”整治,加快桥山恢复治理,7个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全部完工,恢复治理采石面积4340亩。中心城区优良天数达到242天,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县级全覆盖,多年来首次完成所有生态环保省考指标。扎实开展韩城固废违法堆积、潼关双桥河流域突出问题整改,先后完成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56个。
这一年,我们倾心倾情惠民生、增福祉,在践行宗旨中创造美好生活。去年承诺的十件民生实事,除西华公园、街头绿地公园等因疫情影响,正在加快建设外,其余全部兑现。1.45万户因灾脱贫不稳定户“三保障”风险全部消除,20万农村人口饮水条件得到改善,187个乡村振兴项目加快建设。城镇新增就业5.37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1%以内。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完成年度测评,再次蝉联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改造老旧小区84个,主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100万平方米。韦罗高速顺利复工,渭南科技馆建成开馆,桥涧峪水库引水入城项目竣工投用。十四运会、残特奥会精彩圆满举办。“双减”政策有效落实,18所中小学幼儿园建成使用。市人民医院、第六医院开工建设,市中心医院二期建成运营。新增养老床位1031张,千人床位率达到34‰。新建城市书房12个。
这一年,我们全力以赴守防线、筑屏障,在战胜大汛大疫中经受考验。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闻令而行、一线落实。成功应对渭河3次超警戒洪水、5次城市内涝和11次强降雨,安全撤离受灾群众18.4万人次,实现人员零伤亡。科学处置60年不遇的洛河汛情,华州黄村山洪灾害防御、大荔漫堤决口险情处置,分别入选全国预警避险和应急救援“十大典型案例”。从严从紧抓好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持“四早”原则,压实“四方”责任,果断处置1例输入疫情。全力支持西安抗疫。强化物资调度,提升疫苗接种率,筑牢防控坚固屏障,有力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这一年,我们持之以恒转作风、提效能,在履职担当中深化自我革命。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市委“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主题活动,做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办理12345热线群众诉求39.3万件。积极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狠抓审计问题整改,配合做好统计、粮食购销领域专项巡视,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216件人大代表建议、476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持续压减“三公”经费,全年精减会议12%,减少发文19%。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自2016年选举产生,任期六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使命重托,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干成了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大事要事,办好了一批群众期盼已久的好事实事,解决了一批制约发展的急事难事,较好完成了市五届人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是2015年的1.5倍,年均增长7.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4%,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2%;地方财政收入较2015年增加23.3亿元,年均增长4.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5年分别提高12300元和6479元,年均增长6.8%和9.7%。
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工业经济提标扩能,陕煤化新型建材等82户企业完成技改,友发钢管等382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新能源商用整车制造实现零突破,中化蓝天新材料填补国内空白,新能源电池、3D打印等产业蓬勃发展。规上工业企业582户,总产值较2015年提高24%。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粮食生产“十七连丰”,建成高标准农田103万亩。“3+X”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八大水果区域公用品牌总价值186亿元,现代农业园区384个,大荔入选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服务业提档升级,华阴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数量全省第一。深化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改革试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8%。规上文化企业发展到91家,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
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市五馆一中心、渭南西站等地标性项目相继建成,黄河水引入主城区,天然气储气库投入运营,群众反映强烈的主城区集中供热问题有效解决。国家卫生县城实现全覆盖,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2个,澄城、蒲城被评为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乡村面貌有效改善,26个重点示范镇建设加速推进,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达到61个。成功入选首批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富平、合阳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国家民机试飞基地建成投用,华山民用机场启动建设。蒲白黄高速、合铜高速全线贯通,县县通高速目标全面实现。改建国省干线814公里,提升农村公路1.4万公里,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
生态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恢复治理秦岭、桥山采石面积1.86万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整治“散乱污”企业2865户,淘汰黄标老旧车6.48万辆,PM2.5、PM10浓度分别下降17%和7.7%,2018年全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被国务院表彰。完成县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12个,整治入河排污口304个,渭河入黄水质由Ⅴ类上升为Ⅱ类,市级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造林绿化338.6万亩,6个县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在全省率先入选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6%。
改革创新实现多点突破。新一轮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庄里“市管镇”模式入选国家典型案例,“三供一业”剥离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工程建设领域审批改革深入推进,下放管理事项336项,企业开办基本实现零成本。数字政府加快建设,“掌上渭南”、12345快速响应平台上线运行,政务服务网办率达到95.6%。西交大渭南成果转化基地挂牌落地,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培育企业58家,飞地孵化等经验在全省推广。主动融入西安都市圈,西渭融合8个重点项目稳步推进,西渭东区管委会挂牌成立。富阎合作产业园入驻企业79户,年产值达到63.7亿元。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友好城市达到16个。
民生质感更加厚重有力。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5个贫困县摘帽退出,501个贫困村、65.5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项指标评价值达到100%。城镇新增就业年均5.5万人,城乡居民参保率99.3%,异地就医结算全面实施。新增学位8.2万个,义务教育段超大班额全部消除。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1006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16个,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顺利完成。财政年均民生支出365.1亿元、增长5.3%。社会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创建实现“六连冠”。平安渭南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扫黑除恶、信访积案化解扎实有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同时,国防动员、国家安全、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不断加强。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等事业有了新进步。统计、气象、地震、档案、供销、地方志、广播电视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奋斗伴随艰辛,汗水凝结收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埋头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中省驻渭单位、驻渭官兵和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向所有关心支持渭南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有差距。经济总量依然偏低,人均GDP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60%。降碳减排任务艰巨,产业转型任重道远,“偏重偏黑”的传统产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培育阶段。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度不够,产业链条延伸不足,农产品加工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县域经济发展不充分,城镇化率偏低,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还有差距。巩固脱贫成果仍需持续发力,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存在不少短板,社会基层治理能力和精细化水平有待提升。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还存在薄弱环节。少数干部干事创业抓落实劲头不足、担当不够,“庸懒散慢虚粗”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我们一定直面问题,采取有力举措,切实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
二、今后五年工作安排
奋斗之路无坦途。从国际看,世纪疫情持续冲击,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恢复性增长的不稳定、不确定、不平衡特点更加突出。从国内看,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困难挑战明显增多。从全省看,经济运行中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正在显现,以非能和清洁能源为主的产业结构短期内难以形成,投资乏力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从我市看,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短期面临的制约性因素相互交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工业运行、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面临较大压力。但我们更要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只要我们树牢坚定必胜的信心,鼓足直面挑战的勇气,就一定能翻越高山、跨过险滩,突破重重阻碍,实现奋斗目标。
渭南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起。我们战略机遇叠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等国家战略交汇集成,支持西渭融合发展、增强人口产业集聚能力等政策效应加快释放,标定了渭南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功能定位。我们优势潜能聚集,在“十项重点工作”带动下,产业发展势头持续向好,工业倍增产生裂变效应,现代农业长期走在前列,文化旅游资源高度富集,一批产业项目相继生成,城市功能品质显着提升,积蓄了渭南站上新历史起点的发展实力。我们干事劲头更足,全市干部群众在大战大考中磨砺出敢打必胜的精神品质,在推进整改中锤炼出担当作为的过硬作风,在攻坚克难中拉升了争先创优的能力本领,增强了渭南走好新赶考之路的底气斗志。只要我们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鼓作气干到底,认真干、努力干、拼命干,渭南就一定能在新一轮竞争中蓄势崛起。
综合研判发展形势和市情实际,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聚力工业化推进城镇化,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构建极具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建设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奋力谱写渭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各位代表,刚刚闭幕的市第六次党代会,就未来五年提出了打造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的总目标、“九个更加”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紧盯不放、一抓到底、抓好落实。结合政府工作实际,我们将在以下方面取得新突破:经济实力更强,加快构建具有渭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生产总值突破255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综合实力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城乡格局更优,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更加优化,中心城市辐射能力不断提升,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0%,“三极多中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建成“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西安都市圈副中心城市。生态环境更美,美丽渭南建设成效明显,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着,黄河、渭河、洛河成为岸绿景美惠民的生态河、幸福河,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达到控制性标准,优良天数占比达到82%,建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人民生活更好,共同富裕稳步推进,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平安渭南、法治渭南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治理效能实现更大提升,中等收入群体占比超过40%。
完成上述目标,我们将坚决做到“五个始终坚持”:
一是始终坚持政治引领,增强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自觉。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生命线”,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从讲政治的高度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努力把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确保“中央有号令、上级有部署、渭南见行动”。
二是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指挥棒和红绿灯,不断审视完善工作思路目标、政策措施。突出产业升级,着力稳一产、优二产、强三产,加快绿色转型、结构优化、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迈向更高能级。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位置,正确处理“稳”与“进”的关系,以稳求进、以进固稳,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三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聚集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活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先立后破、稳扎稳打,以改革创新释放发展动力。突出“放管服”、开发区体制、投融资平台等重点领域改革,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持续推动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依托秦创原创新平台,整合科创资源、孵化机构,形成研发在西安、转化在渭南的创新格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协同发展黄河金三角,借势借力西安都市圈,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天地。深化“智趋华山、才聚渭南”英才计划,精准实施人才“引育用留”措施,打造“渭南技工”品牌,让尊才爱才用才蔚然成风。
四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擦亮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时刻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切实办好更多基础性、普惠性民生实事。聚焦共同富裕目标,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系统推进强村富农、就业增收、社会保障,做大分好收入“蛋糕”,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有效扩大公共服务供给,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加快补齐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短板,着力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满足群众更高品质生活需求。
五是始终坚持统筹协调,守牢高质量发展的底线要求。树立全局视野、大局意识,准确把握整体性、关联性、协同性,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制度体系、评价体系,坚决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强化系统观念、战略思维和法治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当前和长远,统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高度警惕“黑天鹅”“灰犀牛”,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抓早、抓小、抓细、抓狠,从容应对各类复杂局面和风险考验。
三、2022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能耗强度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
(一)实施粮食安全保障工程,坚定不移走稳产保供之路
坚决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力稳面积提产能、稳基础提效益,为全国粮食安全贡献渭南力量。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深化耕地弃耕撂荒整治,开展“空心村”治理和盐碱地改良试点,新增耕地5200亩以上。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加强农田排水(碱)工程恢复保护,新建高标准农田45.5万亩。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推进市级储备库升级改造、蒲城仓储设施提升等项目建设,年内新增储备规模3万吨。
夯实粮食生产基础。落实“两藏”战略,推进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健全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完成60万亩“吨粮田”核心示范区建设,粮食总产保持在210万吨以上。实施种业振兴计划,推进南繁基地建设,培育“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抓好东雷抽黄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完成水库除险加固6座,恢复灌溉面积10万亩。开展旱作节水农业发展五年行动,推广水肥一体化喷灌、滴灌等技术,新增高效节水农田20.5万亩。
完善粮食产业链条。持续提升粮油产品品质,支持陕富面业、石羊长安花等骨干企业精深加工,提高粮食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打造绿色、营养、安全、保健的粮油品牌。推进中粮食品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建设,延伸粮食加工产业链条,形成年产值50亿元的产业集群,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
(二)实施乡村振兴提升工程,坚定不移走强农富民之路
聚焦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打造乡村振兴新模式、新路径。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坚持园区化、规模化、标准化,加快培育12条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持续壮大“3+X”特色产业规模。支持白水建设国家级苹果全产业链典型县,改造果园5万亩,优质水果产量突破370万吨,打造现代果业高质量先行区。加快畜牧业良种繁育,新扩建标准化养殖场30个,新增奶山羊5万只,生猪出栏200万头,建成国家羊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四级联创”,支持韩城建设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大荔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0个。深化5个农产品加工业聚集区建设,实施中润冷链等一批农产品仓储中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达到2.1∶1。
促进农村宜居宜业。突出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年内编制完成118个市级试点村庄规划,五年内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支持韩城、合阳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推进1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成农村改厕5.2万座,生活垃圾有效处置行政村达到94%,农村生活污水控制率达到70%,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30个。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培育乡风文明良好风尚。
促进农民富裕富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紧盯易返贫致贫“三类户”,健全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突出脱贫县帮扶,用好13亿元衔接项目资金,加强产业、就业和消费帮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加快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优化电商服务网点,“快递进村”实现全覆盖,网络交易额达到320亿元。推进村集体经济“清零削薄”行动,推广土地盘活、产业引领和服务创收等模式,新增年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示范村20个。加强农业带头人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热爱农业、扎根农村的职业农民,让农村更有活力、农业更有奔头、农民更有尊严!
(三)实施工业提质扩量工程,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市之路
坚持内培外引、链式发展,持续推进工业倍增计划,变优存量、做大增量,促进产业扩能增效。
突出转型提质量。推进白水北部煤田开发、澄城煤矿资源整合,加速西卓子、山阳等煤矿优质产能释放,产量稳定在1300万吨以上。推动渭化“双百亿”技改,抓好清洁能源化工、金钼选矿升级等32个项目,技改投资增长15%。实施龙钢全流程绿色改造,促进友发钢管、华鑫特钢等企业迈向中高端。加快陕煤研究院渭南基地建设,支持陕化等煤化企业多元低碳发展。推动中联重科智能化改造,建设西部土方机械生产基地。加快石羊肉食品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食品工业产值突破300亿元。
突出新兴育动能。出台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意见,全面实施“链长制”,逐产业培育链主、壮大链身、延长链条,年内落地协同配套企业5户。深化工业“十项攻坚”,支持长江精工等绿色建材产业发展,加快法士特配套产业园落地,推动达刚路机一期、越博动力等建成投产,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推进蓝晓科技、科赛机电等高新技术企业扩能增产,建成正威新材料、红马科技二期等50个项目。深化“种子计划”“龙门计划”,培育上市储备企业18户,力争石羊农科年内上市。新增规上企业60户,工业总产值突破2700亿元。
突出创新增活力。主动参与关中科创大走廊建设,深化渭南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推进秦创原农业创新谷建设,新建创新平台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实施五八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培育一批数字化车间和“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新建5G基站800座。推进陕西自贸区协同创新区建设,依托西交大渭南成果转化基地,新增“专精特新”企业5户、高新技术企业10户以上。推动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韩城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蒲城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让创新成为渭南发展的最强音、让创新成为新时代最鲜明的标识!
突出项目扩投资。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为抓手,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产业项目聚集,确保完成投资1300亿元以上。狠抓招商引资,发挥14个产业招商小分队作用,靶向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年内每个县市区至少招引1个10—30亿元的产业项目。强化跟踪对接,推进日丰新材智造等项目落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1500亿元以上。坚持一月一开工,产业项目占到开工项目的50%以上,3月底所有新建项目市域内手续全部办结。推进484个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建成富阎燃气智造产业园等项目150个。紧盯中省政策导向,聘请专业团队,精心谋划项目,力争80个重点工业项目纳入中省盘子。
(四)实施绿色生态保护工程,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打好“双碳”战略主动战。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监测,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形成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机制。加快碳汇项目储备开发,用好能耗弹性空间,优先支持高质量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实施35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28个,新能源装机突破500万千瓦,“绿电”达到50亿千瓦时。推动富平抽水蓄能示范项目建设,确保旭强瑞高纯氢二期等项目投产。深入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倡导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打好黄河流域治理保卫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源头治理,加强小北干流、渭河干支流综合治理,实施洛河干流防洪工程,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5公里。落实河湖长制,推进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和入河排污口整治。抓好渭北旱腰带生态恢复治理,加快北洛河水库(引干入支)工程前期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0平方公里。统筹建设沿黄公路生态长廊、渭河生态保护林等工程,营造林面积50万亩。落实“四水四定”要求,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用水总量控制在17.1亿立方米,争创国家节水型城市。
打好秦岭、桥山修复攻坚战。落实“1+8+4”规划体系,推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进“数字秦岭”建设,实施“峪长制+警长制+网络化”监管模式,建成智慧秦岭综合监测平台。持续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巩固提升秦岭“五乱”整治成果,高标准完成区域勘界立标工作。启动桥山生态保护立法,严格采矿权和探矿权审批监管。统筹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露天矿山3100亩,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打好环境提升持久战。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深化铁腕治霾,确保空气质量稳步提升。推进“千吨万人”水源地问题整治,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确保饮用水和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强土壤污染风险防控,推动派尔森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完成大荔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抓好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5个,中心城区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聚焦韩城固废违法堆积、潼关双桥河流域突出问题,立行立改、彻底整改,确保按期销号清零。我们就是要通过更科学的方法、更严格的管理,让老百姓享受更多的蓝天白云,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
(五)实施文旅融合提质工程,坚定不移走三产带动之路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释放内需潜力,提升消费水平,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加快全域旅游创建。实施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等项目,建设国家黄河文化公园、黄河风情旅游带,支持韩城、临渭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擦亮华山金字招牌,加快310国道景区段道路及沿线老旧厂房提升改造,推动方特主题公园落地建设,做足山下留客文章。实施“华山+”战略,创新旅游品牌营销,打造10条精品旅游线路,新增4A景区1个,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0亿元。
强化文旅深度融合。实施“文化+”战略,推动党家村集中连片保护等项目建设,打造“十百千”文化产业示范园。挖掘红色历史、山水文化,推进“重走华山路”等一批沉浸式体验项目。加快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支持蒲城、华阴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培育《忆秦娥》等一批数字演艺产业,推出一批体现渭南元素、彰显渭南特色的文艺精品。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7.5%以上。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用好“渭西欧”班列平台,做大合阳龙工场跨境电商产业园,进出口总额增长12%。实施促进消费增长三年行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700亿元。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培育省市级示范步行街15条,建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0个,让城市街巷更有“烟火味”。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改造县级商贸中心、物流配送中心12个。大力发展定制消费、智能消费等新业态,壮大养老、托幼、家政等“幸福产业”。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00户以上、规上服务业企业14户。
(六)实施区域开放融合工程,坚定不移走协调发展之路
强化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区域联动,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加速西渭融合发展。深度融入西安都市圈,推进西安地铁富平段实施,规划对接西安地铁延伸主城区项目。筹划布局渭北工业新区,推进渭南经开区物流基地、富平高铁物流基地项目建设,积极承接西安产业外迁。加快富阎产业园区建设,力促圣唐乳业二期、航空配套产业园等建成投产,新增工业产值11亿元以上。借力曲江文旅品牌优势,启动西渭东区智造创新基地等项目,完成起步区30平方公里规划编制,打造科创和文旅融合典范。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落实市委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坚持一县一策、错位发展,培育一批工业强县、农业大县和旅游名县,力争县域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1个百分点。支持韩城、蒲城、富平壮大集群动能,迈入全省县域经济前十位。支持大荔、合阳、澄城、白水、潼关塑造特色,争做现代农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示范样板。支持临渭、华州、华阴彰显功能,打造产城和文旅融合示范区。整合设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土地直供力度,补齐公共卫生等17个领域短板弱项,创建省级县城建设示范县2个。狠抓华山民用机场、菏宝高速黄河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实施主城区环线项目,构建“三极四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数字政府运行机制,建成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推动272项市级划转事项平稳运行。深化“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企业开办用时压减至2个工作日,年内新增市场主体4万户以上。加快镇村便民服务网点标准化建设,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建立重点企业联络员、服务绿卡制度,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打造“服务更优、办事更畅、效率更高”的营商沃土,让广大企业家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轻装前行、大显身手!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开发区体制改革任务,推动人财物等资源向园区聚集。加快县级投融资平台整合升级,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推进“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开展工业用地“标准地”试点,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加强土地收购储备,落实“增存挂钩”机制,加大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力度,盘活存量低效闲置土地1300亩以上。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审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动不动产登记服务走在全省前列。
(七)实施民生福祉增进工程,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之路
坚持人民立场,聚焦“急难愁盼”,用真心、下真功,让群众幸福感更可持续、获得感成色更足。
慎终如始做好疫情防控。始终绷紧思想之弦,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措施,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管控,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推进基层发热门诊建设,强化流调队伍、集中隔离点和防疫物资储备,健全全员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医疗诊治全流程防控链条。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实战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强化社区和农村网格化管理,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内外兼修提升城市品质。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阶段成果,确保国家森林城市高分通过,省级生态园林城市成功创建。深化“三四五”行动,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覆盖。开展城市“双修”,启动连霍高速城区段改造,建设主城区雨污水管网10公里。狠抓市容市貌提升三年行动,改造公共服务设施30处,建设街头绿地公园13处,新建停车位3500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聚焦“关键小事”,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下茬整治一批房地产、物业乱象,下势解决一批城市堵点、难点、痛点,让市民生活更舒心、更安心、更顺心!
多措并举促进群众增收。完善灵活就业政策,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以上,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开展专业技能培训1.3万人次。落实城乡居民增收、推动富民惠民政策,健全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加大三次分配调节力度,逐步缩小收入差距。依法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尽心尽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教育“三名+”,加大“六大师范院校”毕业生引进力度,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支持合阳、华阴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推进卫生健康“四名工程”,建成市人民医院急诊综合楼、医技楼和市公共卫生中心主体,打造省级区域卫生健康中心。培养中医药技能人才,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优化“一老一小”服务能力供给,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90%以上。深化“体育+”融合发展,每年办好“十大精品赛事”,持续抓好全国全民运动建设示范市创建。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升困难群体生活保障水平,妥善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
坚守底线防范各类风险。切实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开展“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排查整治行动,强化煤矿、危化品、城镇燃气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开展信访矛盾源头治理多元化解创新年活动,持续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统筹推进城市和农村安全,强化房地产风险防控,切实提高防控重大风险和应对极端天气、突发事件能力。深化“平安渭南”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安定有序。
各位代表,我们结合12345热线、群众信访反映热难点问题,广泛征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意见,按照轻重缓急原则,梳理出了今年要办好的十件民生实事。一是实施主城区南塬应急防洪三号沟工程及全市39个城市内涝点治理,全面消除城市内涝隐患。二是启动东涧峪优质饮水工程,实施蒋家水厂项目,建成市级水利水质检测中心,让更多群众喝上秦岭山泉水。三是韦罗高速、澄韦高速9月底前建成通车,推行公共交通智慧出行服务,提升改造通村公路500公里以上。四是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70个,打造市级物业示范小区10个,消除城市“三无”小区70%以上。五是规划建设城市支线道路、快速干道13条,打通“断头路”27条。六是建成天然气储备库配套管网,新增供热面积150万平方米。七是新建、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0所以上,完成“千园达标”创建190所。八是改造县级中心敬老院7个,打造医养结合示范中心10个,县级失能集中照护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九是开发普惠性医保商业保险,5类中医病种纳入医保范围,医疗救治“五大中心”实现县级全覆盖。十是完成渭南戏曲博物馆建设,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提升改造,新建城市书房20个。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直面民生“热点”,紧抓民生“短板”,通过一件件实打实的民生实事,串起群众生活的“幸福链”,让渭南百姓的日子年年都有新变化、一年更比一年好!
(八)实施政府效能提升工程,坚定不移走笃行实干之路
始终保持高的站位、严的基调、实的作风、廉的底色,以奋斗成就使命,用实干托起梦想,努力建设务实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加强政治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所有工作始终,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讲政治体现在履职中、落实到行动上。深入推进市委“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主题活动,确保中省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落地见效。
树牢法治理念。积极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着力提高行政立法工作质量和效率,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深入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高水平开展“八五”普法,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高效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锤炼过硬本领。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汲取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斗争精神,勇于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努力克服本领恐慌,加强调查研究,善于学习经验,不断提升履职尽责的专业能力,以过硬本领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始终保持快节奏、追求高标准、严格抓细节,对作出的决策、部署的工作、定下的事情,事不过夜、马上就办、一抓到底。自觉拉高标杆、提升标准,既要过得去,更要过得硬,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创亮点、树品牌、争一流。
严守廉政底线。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让铁规铁纪成为政府工作人员的自觉遵循。坚持自我革命,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为基层减负各项规定。坚持节用裕民,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艰难险阻勇进者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埋头苦干,勇毅前行,走好渭南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赶考路,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