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在短短不到5年时间内,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推进,产业发展初具雏形,农民收入显着增加。其做法经验对于全省同等状况村庄的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启示意义。
一、基本情况
梁家河村位于文安驿镇东南方向5公里处,辖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5户405人,其中常住人口42户110人,党员21人。耕地面积2112亩,其中山坡地1532亩已全部退耕,“四田”面积580亩,人均1.6亩。2011年延安市率先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梁家河村被列入市级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范畴。2012年被列入国家级梁家河流域综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当年全村农业生产总值就已达262.8万元,较上年增长12.3%(其中政策性收入13.5万元,占收入的5.2%,种植业收入16万元,占收入的6%,养殖业收入86万元,占收入的33%,劳务收入152万元,占收入的55.8%)。2014年,人均纯收入已达9770元。
二、主要做法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规划先行。2011年,延安市市委市政府根据延安市率先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将梁家河列入了市级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范畴,秉着“规划先行、产业支撑,以人为本、群众受益,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合力运作、求实求效”的运行理念,邀请延安规划设计院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并邀请建大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梁家河社区新农业示范基地规划,实现了与镇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相衔接,以保护原村原貌为出发点,以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标准化养殖产业区和知青文化体验区主要途径,形成生态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林果上山、种植下川、养殖进小区、沼气做纽带),村民居住逐步向镇区集中。延川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具体包抓各个片区,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坚持规划刚性执行,形成了“统一指挥、统筹推进”的建设局面。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梁家河村以服务群众生活和服务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建设“乡村美丽、生态文明、农民富裕、社会和谐”为目标,在夯实现有经济基础上,按照规划,发展产业富民战略,使农村经济实现新的突破,新农村建设越来越美丽。
(二)多途径发展产业,多渠道拓展农民增收新渠道。聚集人口的成败取决于产业,能否让群众“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始终是政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力求提升农业效益。狠抓苹果产业,今年在原有200亩苹果的基础上,新建果园160亩,并对原有果园进行了改造,使全村果园面积达到360亩,人均约1亩。加强专业化养殖。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加强与本香、中菲养殖集团合作。目前本香15座标准化猪舍全部开工,已建成7座,其中6座已进猪,存栏1.2万余头,年底存栏可达3万头。推广标准化种植。充分利用淤地坝,推广全膜双垄沟种植技术,实施标准化玉米种植245亩。二是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习近平总书记莅临考察以后,文安驿镇在旅游业上大胆探索,勇于尝试,今年“五一”期间,文安驿文化景区正式对外营业。梁家河村成立了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与陕西旅游集团公司和陕西大美术集团公司合作,按照“公司主导、农户参与、市场运作、自主经营”的模式,共同打造文安驿文化产业园和梁家河乡村旅游精品景区。“五·一”小长假期间游客突破一万人。目前公司提供就业岗位71人,采购40辆旅游摆渡车,公司可实现年旅游收入500余万元。新建农家乐12家,现有5家投入运营,小摊位13家,农家乐、小摊位两项就业49人,年收入可达600万元。旅游业综合就业人员120人,年收入达1100万元。三是积极响应产业结构调整战略,适度发展工业。筹资120万元入股延长油田瓜胶粉厂,今年年底将投入生产,同时村上正在筹划建纯净水厂。
(三)以项目为抓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单靠村、镇政府力量和项目资金远远不够。延安市、延川县财政系统把支持和改善软硬环境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坚持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重点从区域规划、资金整合、投融资机制、产业政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五个方面,采取项目捆绑叠加、资金整合使用的方式,捆绑整合保障房、移民搬迁、生态建设、农业产业扶持资金、园区建设资金、文物保护项目等方面资金,对梁家河村沟山洪治理工程、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沟口景观工程、垃圾收集处理项目、污水处理项目、沟绿化项目、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村容村貌整治、中菲集团梁家河仔猪繁育场项目、本香集团生态有机猪创业实训基地以及其他配套等项目,投资6072万元予以支持(约占总投资额的36.3%,其中县财政投资额约占总投资额的32.7%)。镇政府采取了“一事一议”的方式,灵活制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项目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约10670万元参与建设,(约占总投资额的63.7%),切实解决了梁家河村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详见附件)
(四)坚持把钱用在刀刃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优美宜居环境。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得重要物质基础。梁家河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持续加大,有效的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现状,为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一是进行村容村貌整治,完成了村庄的绿化、美化、亮化。完成行道树栽植和河道整治,对受灾户住房进行恢复并增加坡屋面改造,新修改造厕所64座,新修洗澡间50间,分别约占全村总户数的41.3%和32.3%。配发了太阳能热水器,村间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127盏。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5处,配备专职环卫保洁人员、洒水车、垃圾清运车、建成公厕3座,有效的改善了村庄环境卫生,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二是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完成了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配套了村养老中心、红白理事会、村卫生室、便民服务代办点等相关服务,新修停车场3处,新修改造公厕4座,新修维修生产道路6条,维修了梁家河村环线,生产道路通到了田间地头,极大的方便了本村群众生产生活。三是实施整村移民搬迁,形成居住在镇区、生产在村上的生产生活格局,彻底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目前新建的144套移民安置小区已完成主体建设。
三、经验启示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梁家河村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延安市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根据延安市率先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将梁家河列入了市级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范畴。在村镇建设中,应该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理念,遵循城镇化和城乡发展客观规律,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针对当地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认真、科学编制村庄建设中长期建设规划,做好与镇、县规划的衔接,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资本”,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发展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切实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二是筑牢产业基础,打通农民增收主渠道。梁家河村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种植、养殖等产业快速发展,为农民拓宽了增收渠道。说明必须立足各地实际,根据自身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围绕“特”字做文章,确立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以特色发挥优势,创品牌、增收入。要大力发展具有独特产业优势的特色乡、特色村,同时,对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特色产业,促其进一步做大做强。充分发挥专业市场对特色产业的拉动作用,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步伐,促进特色产品的销售,促进生产要素的聚集,延长产业链,衍生相关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
三是创新筹资方式,力破建设资金不足难题。近年来,梁家河村资金投入不断加大,一方面得益于各级部门扶持力度的不加大,完成了加大了沼气、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民居、道路、治沟造地、水电网等建设投资。另一方面,社会资金投入也成为重要支持。中菲集团、本香集团、高交集团等在型企业的投资对产业转型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加快村级发展过程中,必须创新筹资方式,积极引进大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多种方式筹措资金。此外,应有机整合各种项目资金,有效解决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和项目建设交叉、重叠等问题,提高资金的整体投资效益。
课题组组长:杨三省
课题组成员:刘江波、张波、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