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字号: 打印
        分享:

        建立带贫益贫机制 保障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当前位置: 首页>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报告 > 2020年调查研究报告

        建立带贫益贫机制 保障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时间: 2020-06-11 14:36

        建立带贫益贫机制保障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汉阴县实施“三个一”产业扶贫模式调研

        省政府研究室

        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

        汉阴县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革命老区县,辖10个镇,141个行政村,总面积1365平方公里,总人口31.3万,其中农业人口27.2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77个,其中深度贫困村20个;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20367818人。

        近年来,该县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探索推行“加入一个组织、发展一项产业、奖补一笔资金”的“三个一”产业扶贫模式,有效破解了贫困山区产业发展水平低、资金短缺、利益联结不紧密的问题,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与带贫益贫相得益彰的发展路子。“加入一个组织”,即以村(社区)党支部为核心和纽带,成立“三个一”产业合作社,把贫困户组织起来,牢牢镶嵌在产业链条上。发展一项产业”,即每村以合作社为主体,按照“科学定位、民主决策、市场导向、产业规模”的原则,因地制宜研究发展一项中长期特色产业,并按照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的目标,核定产业发展规模。“扶持一笔资金”,即落实并动员群众以产业奖补资金入股合作社、非贫困户以自有资金带资入社,让群众“带资入社变股民,资本合作兴产业”。

        2019年,全县成立“三个一”产业专业合作社136个,入社贫困群众1.4万户。投入各类资金3亿元,分别发展茶叶、蚕桑、猕猴桃标准化产业园2万亩、1万亩、5000亩,合计建设产业园4.5万亩,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2019年底,该县77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剩余贫困人口14983183人,贫困发生率降为1.14%,全县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依托合作社解决产业发展低水平问题

        贫困村发展产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户单打独斗,没有规模和标准,土地产出效益相对较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阴要求合作社按照“南茶北桑川果蔬”的产业整体布局,自主选择发展茶叶、蚕桑、猕猴桃、果蔬等其中一项作为主导产业。项目确定以后,指导合作社高起点建设产业园,严格按照面积规模化、地块适宜化、技术标准化、管理科技化“四化”要求,解决产业园建设标准化问题。面积规模化。根据带贫益贫目标,每个村发展项目2019年最低达到500亩以上,2020年累计达到1000亩以上。地块适宜化严格按照发展产业所需要的土壤、气候、海拔等条件选择最适宜的地块。技术标准化为了解决技术指导问题,汉阴县建立了茶叶、蚕桑、猕猴桃3个产业工作站和1个人才工作站,依托产业扶贫110技术服务体系,选派301名产业发展指导员和80名科技特派员到园区指导服务。管理科技化严格按照标准化、生态化、特色化要求进行产业园管理,不断提高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最终实现标准化建设和管理,确保产业园的高效益。

        多措并举解决产业发展缺资金问题

        资金是产业发展最重要的保障。该县主要通过五个途径解决资金问题。一是贫困户依托配套。为贫困户户均配套50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为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每户再追加配套3000元的后续产业发展资金,配套以后引导贫困户全部入股合作社,并严格按照“社财镇管”方式规范资金管理,专门用于合作社产业发展。二是非贫困户带资入社。动员非贫困户以自有资金入股合作社,让群众“带资入社变股东,资本合作兴产业”。三是国有公司提供服务。县上成立为产业服务的国有公司,以国有公司为平台,向银行贷款,然后再投放到产业合作社。四是奖补资金支持发展。出台《汉阴县发展茶叶、蚕桑、猕猴桃三大产业促农民持续增收奖补办法》,整合农业园区奖补资金、苏陕协作资金、资产收益扶贫等资金,支持合作社建设。合作社统筹使用。合作社将统筹整合资金、苏陕扶贫协作资金优先投入到产业发展,加大园区路、水、电等配套力度,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利益共享解决产业发展难持续问题

        产业能不能持续发展壮大,关键是要解决利益分配问题。汉阴在实践中较好地解决了合作社、产业带头人、入股贫困户(或非贫困户)三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问题。一是党支部注资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按照“党支部+产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村集体以土地、资金、固定资产等方式入股合作社。村级入股比例原则上不超过30%,利润分配也相应按村集体占30%、社员占70%的比例分配,既确保了产业发展有本钱、资金使用有监管,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二是能人入股带头。专门出台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明确凡是合作社带头人,必须带资入股合作社。同时,也明确了发展产业取得收益后,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金额直接奖励合作社带头人。比如,发展猕猴桃的合作社,每销售1公斤猕猴桃,可以提取0.1元直接奖励给合作社带头人,如果一个村发展500亩猕猴桃,合作社带头人每年最低可以拿到奖励资金10万元,进一步调动了合作社带头人拓展市场的积极性,也为合作社发展和群众增收奠定了基础。社员有效参与。产业园建设好以后,采取划地到户、委托代管、返租倒包等方式,让社员至少选择一种带贫方式,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既解决了合作社的产业管理难题,又调动了群众参与生产发展的主观能动性;既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又有效地防范了产业发展风险。

        鲜活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种养业发展,继续坚持扶贫小额信贷,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确保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汉阴县“三个一”产业扶贫探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的生动实践。调研中,课题组切身感受到了全县上下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无比热情,更看到了产业扶贫生机勃发、满目春光的壮丽图景。我们深刻的感到,汉阴“三个一”产业扶贫模式不是顶层设计的优势,而是全县干部群众面对贫困堡垒,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的实践伟力的胜利。汉阴的实践启示我们:各级组织的坚强领导、诸多能人的开拓实践、合作共赢的创富机制是产业扶贫、带贫益贫的制胜法宝。

        坚强领导是前提条件。汉阴县围绕“三个一”产业统筹用力,出台《汉阴县发展茶叶、蚕桑、猕猴桃三大产业促农民持续增收奖补办法》《汉阴县脱贫攻坚统筹农村发展创新试点示范村建设内容及标准》等政策措施,成立服务产业发展的国有公司,建立产业工作站、人才工作站和技术服务体系,因地制宜组织开展试点示范,确保了产业发展高点起步、有序推进。尤其是县、镇、村干部各负其责,对产业发展如数家珍,从上到下凝成一股绳聚焦用力,及时协调解决合作社和农户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保障了扶贫产业健康发展。汉阴的实践告诉我们: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各级组织和干部必须把群众冷暖疾苦记在心头,精心谋事,倾心干事,全力以赴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的翻身仗。

        能人带头是关键因素。为了推进产业发展,汉阴县各级组织充分动员广大返乡能人投身脱贫攻坚战役,带领家乡群众脱贫致富。太行村产业扶贫效果明显,与多个能人参与有重要的关系。在深圳打拼的曾宪根,经过县镇干部的耐心劝说,带着几百万身家回到家乡,针对家乡自然条件,引进西门塔尔牛,带头成立合作社,仅3年时间就发展成200头牛的规模化养殖,西门塔尔牛一下子成了当地群众摆脱贫穷、发家致富的“摇钱树”,21户贫困户成功脱贫、30户群众走上致富道路。在财政所工作的沈桂述,放弃体制内稳定待遇,辞职回乡,充分利用太行村得天独厚的条件,建起800亩标准化茶园,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品牌价值,产品远销海内外,年产值一千余万元,常年保障65户贫困群众稳定就业,帮助老百姓甩掉了贫困包袱。汉阴的实践启示我们:选准配好脱贫攻坚的带头人至关重要。各级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如果能像汉阴县这样注重吸引能人返乡创业带贫致富,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利益联结是动力之源。汉阴县产业发展中采取“党支部+产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它不是组织指导、合作社带动和贫困户被动参与的常规组织形式,而是各有担当、合作共赢的大胆尝试,通过带资入股把三类主体镶嵌到产业发展的利益链条上,熔铸为一个整体,充分调动了各方的主观能动性。党支部入股产业园,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也增强了基层组织对产业发展的领导,保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合作社能人带资入股,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路上有了更多担当,也增强了干事创业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广大贫困户在园区发展建设中,不仅可以获得股东收益,还可以通过“划地到户、委托代管、返租倒包”等形式增加新的稳定收益,真正成为产业园的主人和建设者。汉阴的实践证明:人心齐,泰山移。脱贫攻坚,只有把外力推动转变为内力牵引,才能产生持续稳定的发展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_365bet真人平台_正规365没有黑钱人民政府研究室 主办: 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_365bet真人平台_正规365没有黑钱人民政府研究室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11 陕ICP备16007530号 陕公安备案号: 61010202000195

        altaltalt 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