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柞水县始终把生态作为最核心的优势,把绿色作为最鲜亮的底色,全力做优生态产品,探索发展模式,创靓知名品牌,奋力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立足优势,做优“五大生态产品”
做优生态农特产品。实施柞水木耳“六大行动”,研发木耳深加工产品22大类98个,木耳销售额达2.7亿元。加快“果药卉茶畜”发展,实施核桃良种建园30万亩,发展板栗40万亩、道地中药材3.5万亩、花卉1200亩、高山茶叶3400亩、特色畜禽100万头(只),将全县70%以上农户镶嵌在产业链上,产业带动户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
做优生态旅游产品。坚持以打造全域、全季、全链条旅游产品为重点,建成国家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5个,打造参与体验类项目180个,开发“柞水八珍”等特色旅游产品260个,6个景点入选国省乡村游精品线路,年游客接待量7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亿元。
做优生态康养产品。启动建设总投资170亿元的五大康养产业园,建成康养项目46个、培育康养产品28个、创编演艺节目3个,打造康养美食店26家、中医馆12家,康养消费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提升至30%,康养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20%以上。
做优生态宜居产品。建美县城、重点镇、秦岭山水乡村,发展民宿及农家乐500家以上,新建商业住宅20万平方米,大力吸引西安市民来柞购房成为“新市民”、租房度假成为“新村民”,城市面积扩大到11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65%。
做优生态工业产品。实施园外基本无工业、园内基本无非生态工业工程,建成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引进高新技术企业4家以上,入驻园区工业企业22家,将生态价值注入工业品之中,工业转型升级迈出了坚实步伐。
因地制宜,探索“五大发展模式”
“筑巢引凤”模式。全力提升人居环境及基础设施条件,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先后引进了荣禾集团、国家电投等100余家实力企业,柞水已成为投资创业的“沃土”。
“村庄共享”模式。采取“农户+企业”模式,全面盘活空心村房屋等闲置资源,建成阳坡院子、云林小屋等高端民宿,年接待游客110万人次,经营收入5.5亿元,“柞水民宿”已成为广大游客争相入住的“新家园”。
“变废为宝”模式。加快矿山企业“五化”建设,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2700亩,打造矿山生态公园2个,引进万银新材料等尾矿循环利用企业17家,年处理尾矿3500万吨以上,实现产值40亿元以上,废弃资源正在加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真金白银”。
“综合治理”模式。坚持以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大力发展沟域经济,打造了终南山寨景区,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以上,群众户均收入8万元以上。启动建设投资80亿元的云山湖森林康养度假区项目,让穷乡僻壤蝶变成度假康养乐园。
“科技引领”模式。借力秦创原创新平台,推进盘龙药业智能化改造,带动全县种植中药材30多万亩。培育壮大以“柞水木耳”为主的首位产业,实现木耳全产业链发展。
突出特色,创靓“五大知名品牌”
创靓“秦岭最具特色农产品”品牌。坚持将秦岭绝佳环境赋能于农特产品,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等奖补力度,积极培育“柞水木耳”等特色品牌,着力健全“生态产地+优质产品+地域品牌”的中高端价值链体系。
创靓“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品牌。创新探索个性化和体验式营销模式,全方位讲解好柞水故事,着力打造集“品美食、住美宿、赏美景、享美购”等为一体的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
创靓“秦岭闺秀·康养柞水”品牌。聚力打造百亿级康养产业集群,全面唱响“秦岭闺秀·康养柞水”品牌,着力建设避暑避霾避喧嚣、养生养老养心境的“三避三养”秦岭最佳深呼吸康养胜地。
创靓“美丽宜居创业之城”品牌。抢抓西康高铁开通后柞水将融入西安15分钟经济圈机遇,主动顺应西安市民对乡村田园慢生活的向往,广泛吸引互联网、人工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创新企业将总部迁入柞水,聚力打造“最宜居的国际慢城”和“最宜业的创新之城”。
创靓“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品牌。围绕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加快建设“国家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努力实现矿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健全机制,畅通“五大转化路径”
加大政策扶持促转化。引导金融机构定制绿色信贷产品,对节能减排企业贷款给予1%-2.5%贴息支持,并逐年提高比例。精心制定生态建设、绿色产业等量化考核细则,引领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和生态财富转变。
狠抓生态保护促转化。全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纵深推进秦岭“五乱”问题整治,统筹抓好退耕还林、重点区域绿化等生态建养工程,全面推进生态资源扩大总量、优化存量、提升增量。
健全核算体系促转化。开展生态产品基础信息调查,建立生态产品指标体系、技术规范和核算流程,形成全面完整的核算评估体系,争做秦岭区域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者、生态价值标准的制定者、生态价值体系的评估者。
加大市场交易促转化。鼓励林地经营权流转租赁,盘活农村宅基地等闲置资源,培育多元化生态产品供给主体,积极申报“百万亩绿色碳库”示范基地项目,争取在柞水设立秦岭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力争到2025年碳排放交易额突破600万元。
(作者刘鹏系柞水县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