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资源条件
1.煤炭
全省含煤面积5.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27.7%,主要分布在榆林、延安、铜川、咸阳、渭南、宝鸡等6市。全省预测煤炭资源量3800亿吨,居全国第四位;累计探明储量1700亿吨,居全国第三位。陕北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大、品质优、品种全、易开采,现已探明储量1470亿吨,占全省探明储量的80%以上,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1%左右,且大多属“三低一高”即低硫、低磷、低灰、中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和化工用煤。国家规划重点建设的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中,我省有神东、陕北和黄陇三个基地。依据成煤时代和地域划分为陕北侏罗纪、陕北石炭二叠纪、陕北三叠纪、黄陇侏罗纪、渭北石炭二叠纪五大煤田和陕南零星煤产地。
2.石油
全省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陕北地区的榆林、延安两市,区域面积8万平方公里,属于特低渗透油田。石油预测资源总量约40亿吨,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9亿吨,居全国第五位;累计探明技术可采储量3.25亿吨,居全国第六位。
3.天然气
全省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陕北地区的榆林、延安两市,区域面积8万平方公里。天然气预测资源量11.7万亿立方米,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2万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三位。天然气甲烷含量95%-98%,热值8500-8800大卡/立方米。
4.煤层气
全省煤层气主要分布在铜川、韩城、彬长和吴堡等矿区。2007年9月,国土资源部认定韩城煤层气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50.78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25.05亿立方米,经济可采储量22.55亿立方米,叠合含气面积为41.7平方公里。2008年初,韩城板桥区块报批了3.61亿立方米的煤层气新增探明储量。
5.岩盐
全省岩盐探明储量8865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三分之一,居全国之首。其中陕北奥陶纪岩盐田探明储量8854.55 亿吨,远景储量6万亿吨,占全国岩盐总储量的28%。主要分布在北起陕蒙交界的神木尔林兔、南至延安、西至靖边、东至佳县范围内,区域面积3.4万平方公里,盐层最大厚度360米,平均纯度在95%以上,属工业I级品。
6.风能
全省大部分地区属于风能资源1级区。陕北长城沿线的定边中部地区、靖边中部地区,黄河沿线的部分地区及宝鸡凤县小部分地区属风能资源2级区。陕北定边西部到靖边东部沿长城一带风力资源丰富,盛行风向稳定,有利于风电场风机的排布,适宜建设大型风力发电场。
7.太阳能
全省太阳总辐射量为4100~5600兆焦/平方米·年,太阳能资源总储量约为2.71×106亿千瓦时·年,属太阳能资源高值区。年平均太阳总辐射大于5040兆焦/平方米的面积为4.33万平方公里,总储能为6.3×105亿千瓦时·年,主要分布在陕北长城沿线和渭北东部地区,适宜建设大型光伏并网电站。其中,陕北长城沿线所占面积为4.19万平方公里,对应总储能6.1×105亿千瓦时·年;渭北东部地区所占面积1362平方公里,对应总储能0.2×105亿千瓦时·年。
8.生物质能
全省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资源总量约折合3829万吨标煤,常年可利用总量约折合2071万吨标煤。其中,秸秆、林业废弃物占可利用总量的57.3%,约折合1187万吨标煤;畜禽粪便和城镇垃圾占35.2%,约折合729万吨标煤;薯类、果渣和木本油料占7.5%,约折合155万吨标煤。从地域分布来看,农作物秸秆、城市垃圾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林业废弃物、木本油料能源林主要分布在陕南地区;果木枝条、薯类作物主要分布在陕北地区。
9.水能资源
陕西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水能资源较为丰富。全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理论蕴藏量约1365万千瓦,居全国第十三位。水能资源经济可开发量650万千瓦以上,技术可开发量820万千瓦以上,其中汉江水系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303万千瓦(干流为210万千瓦),黄河北干流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440万千瓦(与山西省各50%)。
二 、能源建设状况
当前,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支持西部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面对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我省将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关中能源接续区和陕南绿色能源区为依托,坚持绿色、环保、低碳发展方向,稳步提高一次能源产品产量,重点发展煤电化一体化、油炼化一体化和能源装备一体化,着力推动化工产业高端化、电源建设大型化和载能工业特色化,同时有序发展以水电、风电和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积极实施“气化陕西”等能源民生工程,注重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能源强省目标,为建设西部强省做出更大的贡献。